永盛十二年。九月十五。寅时。天气微凉,再有一段时间,就要步入立秋,整个大夏王朝也逐渐开始冷下来。顾家藏书楼内。阳光折射入窗,洒落书阁之中。“呼。”书阁内。顾锦年伸了个懒腰,活动了一番筋骨,而后将一本东土录放入书架之中。从昨日酉时,一直到今日寅时,足足看了五个时辰的书。读书使人快乐,顾锦年一点都不觉得累。毕竟从小吃药膳长大,身体格外强壮,莫说看五个时辰书,真沉下心来,十几个时辰也不足为过。这五个时辰,顾锦年是将东土近代五千年的历史大致看完了。之前也有所了解,只是这一次,顾锦年看的更加仔细,尤其是大夏录更是逐字逐句的看。大夏王朝,位于东土中南部地区。立国七十二年。太祖建国,国号开元,励精图治,北击蛮族,南定天下,后传位皇太孙,国号建德。然而随着一场浩浩荡荡的削蕃大计开启了。刚开始还不错,毕竟速度很快,可当一些藩王逐渐警觉后,问题就大了。尤其是四皇子,在关键时刻选择造反。当然,虽然是造反,但对外宣称是匡扶大夏正统,皇帝受贼臣蒙惑,举兵起义。原本这应该是一场毫无悬念的争斗。可随着顾家的加入,导致四皇子如虎添翼,硬生生坚持了十年。在最关键时刻,这位四皇子破釜沉舟,直攻京都,夺下江山,完成不可思议的逆袭。也在那个时候,发生了永盛第一案。建德难。大夏录中没有记载,可顾锦年想象得到。被视为乱臣贼子的四皇子,以最简单也是最令人想不到的方式夺取皇都,成为大夏第三位皇帝,这当中有多少人不服气?又有多少人心怀鬼胎?前前后后牵扯三万人,没有一个活口,并且还有数十万人被发配边疆,永生永世不得归朝。但也是这场建德难,让永盛皇帝遭到了巨大的抨击。尤其是天下儒士,皆然愤怒,认为当今圣上并非大夏正统,是篡位之人。朝廷的刀再厉害,也比不过史官的笔。永盛皇帝知道,一昧靠杀戮是无法堵住悠悠之口,故此也效仿太祖,励精图治,没日没夜的审批奏章,一心为民,减少赋税,重视百姓农业,就是希望天下人可以认可他。这就是大夏近七十二年的大致历史,三代君王的故事。不过有很多地方,顾锦年不太明白。这是一个仙武并存的世界,四皇子突袭京都,也不至于直接没了啊。只是这些都不是什么重点。距离建德难已经过了十二年,如今是永盛十二年,很多事情已经落地尘埃。虽说民间还有不少谣传,什么建德皇帝在秘密策划,准备重夺皇位。但纵观历史,顾锦年心里清楚的很,被赶下来的皇帝,又有几个能重新夺权的?除了大明战神之外,顾锦年实在是想不出第二位。“复杂的很啊。”揉了揉太阳穴,顾锦年摇了摇脑袋。大夏的国情有些复杂,以自己现在的情况,最好还是不要参与进来。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。自己爷爷,父亲,还有这么多叔叔没有一个是蠢得,也轮不到自己来操心。但有一点,顾锦年清楚。顾家。真的需要一位文臣了。纵观古今,武将最高光的时刻无非就是在战乱之时,但这个高光必须要有一个前置条件。武皇帝执政。若是文皇帝执政,武将的下场很有可能就是功高盖主。武皇帝执政,武将才能真正站起来。永盛皇帝是一位武皇帝,所以顾家的的确确可以肆无忌惮。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,这几十年来,内斗外乱,打了不知道多少场仗。傻子都知道要修养民生,更何况当今的皇帝?接下来,大夏需要一位文皇帝执掌权力,大力发展国家的经济和农业。战争这种事情,等一等吧。在这般的情势之下,文臣的地位会越来越高,尤其是儒道这一脉,教化万民这可不是小事。太平盛世打的就是文化战。如果顾家还是满门武将,对于掌权者来说,这可不是好事,迟早要削弱,而且是狠削。但若是出了一位文臣,便可以一扫颓废,扭转乾坤。只不过,这个文臣必须要拥有极强的能力与手段,不是会读书那么简单。所以,路漫漫其修远兮啊。看似高光的顾家,也有属于他的顾虑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这个道理顾锦年很早就知道了。“世子。”也就在此时。家仆的声音缓缓响起,将顾锦年从沉思中拉了回来。书阁一楼。一名长相白净的家丁,怯着声音说道。“世子,侯爷有令,让您今日去文心书斋读书,时辰不早了,您还要沐浴更衣,请世子准备。”声音响起,略显怯弱。毕竟对于前身来说,读书可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,往往听到读书便会烦躁,将无名火撒在这些家丁上。“知道了。”楼内。顾锦年回了一声,随后走下书楼,跟随着家丁离开。大约半个时辰。泉池内。顾锦年从池中走了出来,擦干身子后,便从架子上拿起衣服。对于自己的身份,顾锦年很满意,但他还是不习惯别人伺候的感觉,尤其是穿衣服。又不是小孩子,还让别人帮自己穿衣服,太过于违和了。尤其是一群男丁给自己穿衣服,顾锦年更受不了。权贵之家可不是傻子,知道有些丫鬟喜欢搞手脚,见家族少爷年龄小,就开始各种动手动脚,想要以此上位。这种事情屡见不鲜,所以真正的大权贵,对待后代极其严格,顾锦年如今十六岁,也正是男子最旺盛之时。所以不敢安插一个丫鬟在身边,就怕闹出这种事情。正是因为如此,顾锦年才难受。防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也就算了。没想到自己这种正人君子都防,有点气。“不行,得早点行冠礼,冠礼过后就好了,不然连花楼勾栏都去不了。”想到这里。顾锦年立刻穿上了衣服,里一层外一层。最终,将衣服穿好后,顾锦年站在铜镜面前,上下打量着自己。虽有些模糊,但依旧掩盖不了一种贵公子的感觉。这次穿越,除了身份之外,顾锦年对自己的长相也极其满意。剑眉星目,五官精致,尤其是一双桃花眼,更是显得有些说不出来的俊美。不过不是那种女子阴柔之美,是那种俊,俊到用美字来形容。再穿上一袭青云点墨儒袍,一种儒雅气息立刻扑面而来。光是这个卖相,就给人一种状元郎的感觉。整理一番衣衫。顾锦年便朝着泉池外走去。前往斋心书院。府外。玉辇已经准备好了。两旁各有六名精锐守着。顾锦年是世子,可以享受玉辇出行,国公是七马标配,侯爷是五马,顾锦年没有爵位,只能减到三匹马。拉辇的马皆是血麟马,浑身布满黑色鳞片,如同麒麟兽一般,但有一层淡淡的血红色,所以称之为血麒马。一匹血麒马便可以拉动玉辇,三匹这样的马,是为了彰显世子地位。走进玉辇内。顾锦年盘腿而坐,管家亲自驾车,同时也不忘唠叨。“世子,侯爷有交代,去书斋后,可千万不要与他人争斗,现在京都内有些风言风语,那帮读书人也盯着您。”“不可再让那帮读书人抓住机会,不然就有麻烦了。”管家出声,驾驭玉辇启程,转述顾千舟交代的事情。“知道了。”玉辇上。顾锦年点了点头。他知道现在的局势是什么。如今整个京都满城风雨,都在说是自己调戏礼部尚书之女,从而被人推下水。这种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。对于儒道昌盛的世界来说,仁义礼智信概括一切,如若自己真背上一个骂名。轻则被各方势力瞧不起,重则遗臭万年。再加上自己出身武将家庭,那帮文官本来就是愁没机会找麻烦,对他们来说,自己就是送上门的香饽饽。可以说,接下来自己的一举一动,都会被这帮儒臣文官死死盯着,但凡有一点做错的地方,将会被无限放大。然后延展至朝堂之上,成为抨击顾家亦或者是抨击武将集团的把柄。上梁不正下梁歪,这可不是开玩笑的。玉辇内。顾锦年把玩着一块玉佩,他可不傻,既然大致了解朝堂的局势,顾锦年也就不会乱来。伴君如伴虎。顾家虽然如日中天,可还是有很多事情照顾不到。尤其是后一辈的事情,更不可能参合进来。除非自己真的出了大问题,不然顾家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。而自己要做的就是,尽可能减少风言风语,等事情过去了,再慢慢报复也不迟。这是顾家的想法。顾锦年的想法很简单。自己已经恢复记忆,知道了来龙去脉,如若真是原身调戏人家,说实话也没什么复仇不复仇的,有错在先,顾锦年认。但整件事情,从头到尾都是对方惹事在先,而且小小年了就如此毒辣,推湖溺水就算了,倒打一耙顾锦年可接受不了。族里不是不想帮自己,而是晚辈的事情,很难插手。牵扯起来就麻烦。但同辈的事情,同辈之间可以解决。这一趟去文心书斋。顾锦年就是要解决这些事情。欺负自己?痴心妄想。
最后更新时间:2022-09-16